作者:天新月
浅谈“自恋”及其心理学含义
自恋概念的提出以及阐释源于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很明确的在其著作中提到人类的自恋现象,并从根源上进行了比较理性而深入的剖析,虽然缺乏最终的深度,但是在西方探索人类意识的进程中,自恋的发现以及揭示对人类自身省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恋与其说是一种广泛普及的心理现象,不如说是植根于人类意识深处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态或者情结。这种情结具体的植根在所有人的性格结构中,并且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人理性一面显现,更直接的阻碍着善和爱力传播。是的,他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真实的现状,除非是我们不愿意去直接面对或者宁愿或在他的影响之下。从其代表的实际意义上说,自恋和智慧正可以比作光明与黑暗的两种特性,而从人的现实意义上说,从不同的层面上,人往往都处在自恋的精神状态之中。处于自恋中的人,往往忽视外在的环境中的物和事件,忽视与自己周围相处的的人的关系或者感受,从而在任何的机会中寻求对自我一种优越感的体现,成就感的体现,表现出对自我的一种非理性的欣赏,炫耀。自恋在现实中往往会造成源于自我意识深处和外在情景两者之间的巨大偏差而表现于向另一面的倾斜,因此,只有存在着自恋,人就不可能会理性公正的对待外在发生的一切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失去公正立场的眼光或者看法在一般情况下会隐藏的非常深刻,或者说,自恋会采用很多无意识的方式和方法 使人在显意识的层面上认为自己确实非常的棒,非常的谦卑,有道德等多种优秀的品质,而实际上确实自恋情结躲藏在幕后进行的一种扭曲张扬游戏,所以人也只有变得敏感智慧,变得富有洞察力,才又可能觉察到这种潜藏的动机。
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个人对于自身身体特征的一些态度和反映,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往往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或情境中刻意的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形象(当然这不同于美的表现),当身边有人提到对自己的某一部分认同的时候,其内心会变得异常的愉悦或者兴奋,眼中会有光,神情会不一样,相反,当别人表现为不认同的时候,其内心顷刻间会产生某种敌意或者排斥的情绪。举一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假如说几个人都喜欢洁净,他们彼此都厌恶对方表现出某种不文雅的行为,比方说,当众脱鞋子,脱袜子,并且散发出焦臭味,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立刻都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但是如果把这几个人都分开相处,他们完全可以自如的做这些动作并且会习惯于自己的那种焦臭味儿!这就是自恋现象,其他的在诸如化妆,和朋友聊天,同事间的相处等中,这种事例不生牧举。
一、自恋和爱情
我们常常会发现爱情从发生到整个结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很微妙的现象,对于爱情,我们可以从很多个角度讨论,比如阴性的归属感,阳性的扩张欲等,在此,我绝不想以传统的立场或者观点来颂扬爱情或者对爱情进行散文化的讴歌,相反,我倒是更愿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指出爱情现象中普遍存在的虚伪和狡诈。爱情作为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一个男性形象和一个女性形象相遇,首先蕴含着某种特定的生物学意义,也即生命延续所依存的必然性,从自然界中,我们不难发现,阴与阳的结合碰撞产生新的个体演化,人类社会相对于自然界来将,爱情现象当然多出了许多神圣的含义,比如相互奉献,彼此付出等等美德,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更愿意来探讨一下双方彼此存在这自恋情结的两个人是如何在爱情现象中来表现自己的。我们知道,自恋意味着对“自我为中心”产生的种种执著,对“非自我”的那一部分的轻视和忽略。在爱情现象里,彼此还没有征服以前(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意味着征服),爱情的双方都会尽力表现出自己某一部分优越的品质,比如宽容,大度,富于爱心,同情心,敢于自我牺牲,以此来证明对对方爱的深度,在这个阶段中,自恋情结是处于隐藏状态的,他似乎更多的隐藏在下面从不愿意多发言,所以其中一方会产生“原来你是这么爱我”或者“你真优秀”等等的看法,尽而会让这种看法越来越多的进入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从而产生种种的观点。同样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爱情是充满浪漫和神圣的精神体验。在彼此间完成追求成功的阶段以后,双方已经会产生某种愿望已经达成的感觉,此刻,先前所隐藏的自恋情结必然会有所现象,每个人都逐渐的会回归到原本的自我中心里面,一些暂时的面具就会摘下来,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开始浮出。此时,爱情正在褪色,光换正在消失―――。一个家庭,两个人,两个自我,彼此保留着猜忌和浮燥,不同的的性格结构,为此,战争与和平往往成了这其中不断交替出现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比较有代表型的爱情现象发展的模式。在爱情现象中,自恋的退位和归位,就不断的演义出爱情的神圣和脆弱。
二、个体自恋和群体自恋
从单独的个体性人来讲,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必须承担某种生活的角色,富贵的,贫穷的,领袖,平民,政客,演员,乞丐―――,但是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自恋情结确实共同的,进一步说,一个人如果越是在某方面有成就感,异于他人,这一成就的领域就会成为表现其自恋情结的最大依存面。一个富人可以面对财富的积累产生对财富的自恋,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表现出自恋,这种异于常人的成就,虽然赢得了许多荣誉和掌声,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恰恰是其进行人格完善的最大陷阱和障碍。一般来说,对于常人来说,自恋的程度尚不足以摧毁他们理性得一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虽然多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恋现象,但都不足以影响其个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对于一些成就感非常强烈的人,比如说年轻的偶像艺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自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摧毁了理性得一面,这尤其表现为过渡的张扬,偏执和自大。偶像明星和追星族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发现,许多的追星族不顾一切的的接近明星,(这里的明星包括娱乐界,政界等多领域),实际上正是这些人自恋情结在外在世界的一种透射,他们对于偶像的崇拜在实际上源与人性自我崇拜对外在形象的一个非常真实的透射,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并非崇拜偶像本人,而是崇拜自我中所希望成就的某一种形象而以。
相信读过荣格心理学的朋友一定知道“阿尼玛”现象,一个男性对喜欢的一个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其实也是源与男性中固有的女性形象对外在的一个的投影,所以推开来说,任何对外在事物的扩张欲,占有欲,都与人性中的一部分有着最终的联系。
在此,群体的自恋更值得一提。相对于个体来将,一个社会,一个种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无数个体的综合,在这些比较庞大的系统结构中,既包括了个体的自恋,也形成的一种群体的自恋现象,具体到某一个社会,某个集团,某个阶层,包括亲族家庭等层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一个国家的人民会为自己国家的荣誉或者耻辱而刻骨铭心,以至于所有国民都会产生此类感觉,这是很普遍的群体自恋现象,2002年世界杯将韩国足球推向了世界前沿,不仅所有的韩国国民为之疯狂,以至于在邻国的舆论界都以亚洲足球取得的成就而同样感到一种骄傲。群体自恋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的精神差别,不同种族之间的和社会形态之间的歧视和隔阂。同样,群体自恋的优越感扩张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导致理性判断力的退缩,而形成一种集体自大狂。比如二战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的的影响下,集体自恋得到了充分的扩张,并将其能量付至于战争之中。当前存在与世界上的种族歧视,中东的宗教冲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合理的阐释。特别是在宗教冲突中,一种宗教将另一种宗教视为异教,以至于造成了众多的宗教徒之间的对立而引发矛盾,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三、自恋与修行
很明确,克服自恋情结必须意味着修行,修正由于自恋引发的种种对于“非我”的排斥感,回归平等心,这在诸如佛教等人道主义宗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关于克服自恋的教导,克服对自我的种种执著,除尽由于自恋情结产生的种种不良心态,佛陀的的三法印其一就是“无我”,一个彻底消除自恋情结的人,一定也是一位圣人,克服了自恋,必然表现为一种大悲心和平等心,表现为一种无我智,这种超然的人格,也是所有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所要达到的人格高标,这也是我们走向个体化进程所必然要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